环境恶化

来源:中国生态网     时间:2018-04-28
摘要:环境恶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来自全球生态面临越来越多的破坏。自然环境各要素内在的配置机制发生失调,环境质量正在恶化。 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恶化有甚于发达国家。 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现代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着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以至牺牲保护生态环境目标、忽视宏观调控和全球协调的倾向。生态环境污染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现象, 而是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改造自然过程中共有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发展中国家问题更加突出,往往主要依赖粗放经济追求经济增长,长期以来,环境国策被置于次要的附属的地位,只讲治理经济环境, 不讲治理生态环境。在治理环境的对策上不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而是先主动污染后被动治理。在全球环境治理上,各国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往往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很少协调对策。

随着历史的发展,自然环境各要素内在的配置机制发生失调,环境质量正在恶化,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等等。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复杂的 ,按其动力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相对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才是造成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全球生态面临越来越多的人口压力,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规律认识上的片面和对自然界过量索取,国际社会缺乏有效的协调遏制机制。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警告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他还说:“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 对自然界和社会,主要只注意到最初的最显著的结果,然后人们又感到惊奇的是,为达到上述结果而采取的行为所产生的比较远的影响,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由于人口众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因而大大增加,直接导致对资源的压力和冲击,我国公民特别是企业家的环境保护意识还相当淡薄,在广大偏僻农村“要想富,去砍树”是贫困地区人们致富的“秘诀” ;人口剧增及其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 ,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平衡,人们为了生存而不顾一切地开发和利用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生存压力和资金短缺迫使我国农业长期走上资源耗竭型的经济增长之路 。

人类过度消耗各种矿产资源。按照传统的消耗量计算,世界石油仅够维持50年,煤、天然气仅够开采200-300年。


生态破坏

上世纪50年以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全球森林资源已失去了一大半,荒漠化程度增加,土地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加剧,自然界破坏严重,生态系统功能减弱,影响人类生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每分钟有2500平方米森林被毁掉。近 30 年来,每年森林被砍伐的面积为 800 万公顷,数字惊人。

全世界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 1/3,约达4800万km2,几乎是中国、印度、美国和俄罗斯国土的总和。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的加剧,如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50万km2,使很多肥料白白流走,中国沙漠化土地有17.6万km2,每年流失的各种微量元素达400万吨,损失严重。

全球物种约有 1300 万到 1400 万个。其中,已经被人类定名的物种约有 170 万个,大多数现存物种尚未被记录与描述。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 75 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 3 个物种灭绝。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种植物,往往有 10 ~ 30 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动物和微生物也随之消失。每一物种的丧失减少了自然和人类适应变化条件的选择余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